你的位置:苹果光遇怎么下九游版 > 新闻动态 > 全军唯一的一例,军长和军政委是一对叔侄,55年都被授予中将军衔
全军唯一的一例,军长和军政委是一对叔侄,55年都被授予中将军衔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0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00

将军故里走出的传奇叔侄:两位开国中将的峥嵘岁月

在江西吉安青原区,有一个被誉为将军村的美丽村落——渼陂村。这里绿树成荫,溪水潺潺,鸟语花香,孕育了无数革命志士。最令人称奇的是,从这个宁静的村庄里,先后走出了两位开国中将、两位开国少将和51位革命烈士。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同年参军、同年授衔的叔侄二人——梁兴初与梁必业。

战场上的黄金搭档

展开剩余83%

这对叔侄将领在我军历史上堪称传奇。叔叔梁兴初是威震敌胆的铁将军,侄子梁必业则是政工战线的佼佼者。虽然专长不同,但他们在战场上却配合得天衣无缝。

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,两人迎来首次正式合作。当时梁必业调任梁兴初部队政委,随后他们率部转战东北,成为林彪麾下的王牌之师。1946年6月,面对杜聿明部队抢占战略要地拉法、新站镇的挑衅,这对叔侄临危受命。

当时部队刚经历四平战役的惨重损失,三分之一的山东老战友血洒疆场。但军令如山,梁兴初在6月7日接到作战命令后,与梁必业连夜制定作战计划。8日凌晨,部队势如破竹拿下拉法,但新站镇却成为难啃的硬骨头。敌人凭借坚固工事和空中支援负隅顽抗,战况一度胶着。

关键时刻,林彪的电报只有简单四字:你们看着办。梁兴初当机立断决定强攻,梁必业则全力做好政治动员。最终,经过浴血奋战,部队在9日晚全歼守敌,打出了四平战役后的首场漂亮仗。

1949年,这对黄金搭档在38军再度携手。梁兴初任军长,梁必业任政委,率部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,转战数千公里,解放城镇近百座,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。1955年授衔时,这对战功赫赫的叔侄同时被授予中将军衔,成为军史佳话。

铁将军梁兴初的传奇人生

1912年,梁兴初出生在渼陂村一个普通农家。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,但生性活泼的他常因调皮被先生责罚。15岁辍学后,他当起了铁匠学徒,这段经历意外地锻造了他坚韧的性格,以至于他晚年仍自称打铁匠。

1930年2月,红军来到渼陂村,18岁的梁兴初毅然参军。这个没经过系统训练的新兵,仅用5个月就因战功升任班长,同年11月入党。战场上他勇猛果敢,生活中却心地善良。一次,他用母亲给的银元救助了一位卖药救夫的村妇,没想到这枚假银元后来竟在战场上替他挡下子弹,救了他一命。

长征途中,梁兴初的机智更为中央红军指明方向。1935年,他奉命化装成国民党军官,在哈达铺智取重要情报,帮助中央红军确定了北上陕北的战略决策。而1948年的黑山阻击战,更是让他名垂军史。面对美械精锐,他率部死守阵地三天三夜,101高地被炮火削低两米,最终以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完成任务。

政工专家梁必业的革命之路

1916年,梁必业出生在革命家庭。14岁那年,受父亲(地下党员)影响,他加入儿童团,积极参与革命宣传。1930年10月,他与父亲同时参军,成为军史罕见的父子兵。母亲送别时,将全家人聚在一起为父子俩壮行。

从通讯兵做起,梁必业凭借过人才干很快崭露头角。他参与创建红军青年工作体系,在长征途中开展政治动员,稳定军心。抗战时期,他创新政治工作方法,培养了大批干部。邓小平曾称赞他政治工作做得很出色。

这对叔侄将领,一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,一位是运筹帷幄的政工专家。他们用不同的方式,共同谱写了革命传奇。如今,渼陂村的青石板路上,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当年铿锵的脚步声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